不加中藥熬煮的無名麻辣
當初會對這家麻辣鍋有興趣就是看到他們家強調
『退去多餘辛、香、調味料。還原食物原始該有的味道』
因為現在大部分的麻辣鍋裡都可以看到中藥材的出現
所以就蠻好奇蠻少了中藥的麻辣鍋會是怎麼樣的味道
在去無名麻辣用餐前我也上網爬過一些文
發現這家的老闆算是第三代 他的奶奶當年也是在臺北賣重慶麻辣毛肚火鍋
於是我想這樣子的家傳味道應該是會不錯吧~
接著就馬上拿起電話訂位囉
(到現場發現店面不大所以位子也不多真的是需要先訂位的)
當天我用餐我就只有拍一些餐點的照片
讓我加減分享一下吧
如果想要看菜單或是店內環境的人可以在上網看看
首先就是主角鴛鴦鍋拉
因為我不吃牛 所以白湯的部分是選擇豚骨湯
我覺得麻辣和豚骨表現都蠻優異的我都很喜歡
麻辣鍋的部分
它的辣是很順口不刺激的那種 湯頭喝起也來不會死鹹
鍋底真的沒有任何中藥只有花椒的香氣
麻辣鴨血吃起來也很嫩而且沒有食麼氣孔
相較之下豆腐感覺就比就一般
而鍋底是可以一直加的喔
豚骨湯的部分
比較清淡但也不會淡到沒有味道可以喝到大骨頭和蘿蔔的鮮甜
是喝了讓我有眼睛一亮的感覺
所以我接連喝了好多碗
還要麻煩老闆一直加湯
再來這是附的兩碟涼拌小菜
我覺得吃起來挺有我外婆做得菜的味道
淡淡的味道 不會搶走主角的光彩 可是又可以開胃
這個沾醬真的非常有畫龍點睛的效果
吃起來感覺是蔥花、白醋 和一點香油
麻辣鍋的料沾一下別有一番風味
除了能減低辣度的感覺外 更能帶出食材的另一中香氣
讓麻辣鍋的味道吃起來更有層次
台灣的松香豬&紐澳的雪花羊
肉片都很新鮮
食物新鮮吃起來自然就都會很好吃
特別值得一提是我平常因為害怕羊騷味是不吃羊肉的
但這裡的羊肉配上味道比較重的麻辣鍋以後
羊騷味真的就大大降低了 而且跟麻辣味搭配得剛剛好
(也許我以後會因此愛上羊肉嘛哈哈哈)
豬肚&大腸頭
這裡提供的其實是四寶有豬肚、大腸頭、牛肚、牛筋
但不吃牛所以就都換成豬了
我覺得這兩樣和其他食材比較之下就稍微普通了一點
但大腸頭的口感是非常有嚼勁的
再來就是網路上大家都激推的手工蛋餃
這裡的蛋餃比兩個50元硬幣還大吧
是很好吃用料也實在但也許我對它期望太高反而沒有太多驚豔的感覺
反倒是我很喜歡手打豬肉丸
吃起來的味道很像迷你版的獅子頭
但口感上有比獅子頭更為扎實沒有那麼軟爛
我覺得吳名的手工蝦肉餃長得有點像餛飩的樣子
煮得時間要稍為注意一下
因為皮蠻薄 一不注意聊天一下可能就會被煮破
煮麻辣鍋一定要油條的啊
這樣的組合就是我的大愛呀
但建議不要煮太久不然就會整個被煮得過於軟爛沒有口感
凍豆腐
我怕他會吸油吸辣所以我是把它放在豚骨湯那邊煮的
所以整塊凍豆腐吸滿了豚骨湯頭 而且這裡的凍豆腐吃起來的口感比外面的來得更細緻一些
而吳名選用的豆皮是讓我挺意外也覺得新奇的
是在吃日式烏龍麵的那種甜甜的豆皮
當然在這裡吃它沒有弄得甜甜的拉 也沒有不好吃 但我還是比較習慣也喜歡一般炸得那種豆皮
菜盤
重點是居然有山茼蒿(我想茼蒿想了一個冬天了終於在吳名被我吃到了)
還有水蓮(如果我沒有人錯的話)
跟高麗菜、南瓜、玉米筍、黑木耳、花椰菜
都很新鮮而且清洗得很乾淨喔
其實還有一盤綜合菇類但我忘了拍...
另外還有一個我超級超級推薦的食物
那就是手工拉麵
但已經抽到尾聲了而且真的太厲害太好吃了所以我又忘了拍...
是很Q彈有嚼勁的麵 且它很能吸附湯汁 不論放在紅鍋白鍋煮都十分美味
這是我單點的梅子雪碧(80元)
酸酸甜甜又能解辣我蠻喜歡的
如果他能再大杯一點的話會更好哈哈哈
旁邊的麥茶是免費供應喔
飯後就用這碗清涼降火的綠豆湯來結束這頓晚餐
喝起來也很有家的感覺不會太甜太膩(而且湯匙好復古好像回到幼稚園的點心時間)
這家店的位置在鬧中取靜的巷子裡 招牌也十分低調
要來可能要花點時間找路
捷運就搭到信義安和站從4號出口出來往通化街的像走大概十分鐘左右
開車的話餐廳對面就有停車的地方
消費方式:
一人700元的套餐 合餐式出菜(不收服務費)
另外也可以加點單點的食材
還有很多啤酒或是軟性飲料可以選擇
整體而言
我蠻喜歡無名麻辣的
如果要去的人我真的超推薦手工豬肉丸和手工拉麵的
尤其那個拉麵我沒有在其他火鍋店裡吃過那麼好吃的麵
除了味道好吃以外
我可以感覺到老闆對食材挑選的用心
希望客人吃到真正食物原有的味道
而且可以吃得超飽超撐的
有機會吳名麻辣是我會想要再回訪的店家
最後希望大家會喜歡我這次的分享囉
留言列表